安子的文字泡

一个子博。

万盏莲灯渡夕城——致moominnk太太

凌晨两点的时候我隔着对话框对基友说:“天啊我简直想现在就跳下床写七千字赞美她!”

 

那时候盘桓在我胸腔里的是一朵纯白的,发光的云,饱胀着迷雾般的水汽,悬停在午夜潮湿的草坪上空,每一根草尖上都挑着一颗剔透的露珠,在没有风的世界里温柔地闪烁着锋芒。

是那样一种,寥廓而锋锐的温柔。

 

第一次读到太太的文是《九零》,然后顺理成章又读了《蜉蝣》,从此这两篇文就加入了我珍而重之的豪华安利名单,每每小心翼翼地想要捧出来炫耀给全世界:你们快看啊,这里有个那么好的太太!

之后漫长的时光里,又陆陆续续地翻着太太的归档,读了《送往》,读了《He said》,《霏霏》,然后是《光合作用》,每一篇新文的阅读都像等候一场注定的旅行,在相信与安心的同时,又无处不存在着小小的惊喜,用笔盖夹起刘海的文州,给每一只小猫起名字的杰希,手心红笔留下的字迹,还有太太仿佛特别执着的蓝胖子(笑)。很多很多触动的瞬间,很多很多会心的细节,都被太太用可以称得上“精准”的语言徐徐呈现在面前,不会用力过猛,却也不会失之平淡,恰恰就是最好的模样。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的话,我选择“娓娓道来”。借用太太在文里面提到过的一个场景:一座山,一面湖,一棵开花的树,两个对酌的人。也许没有多么惊艳的色彩,却安稳开阔到令人不由自主心生向往。读太太的文可以很容易地发现作者对建筑设计行业的熟稔,从那种信手拈来的专业性里,让人感知到的是一种不动声色的骄傲,可是尽管如此,这种叙述却并不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太太有时在free talk里面抱怨自己一提起专业相关就有些强迫症,但是对于读者来说,哪怕是一边读着文一边搜索那些专业名词,却也并不会感到厌烦。我想支撑着这种平静的叙述的,应该是一种深沉的真挚,因为冷冽如镜的湖面上方明晃晃悬着一轮无情的白月,而在那湖心深处,却永远燃着一把炽诚的烈火。

明月是理念,火种是理想。风清月白,水滴石穿——那是我们灵魂深处共同追寻的某些东西,在这样一面寒凉的湖水里,终于荡起了些微的共鸣。

而第二个关键词,我选择“都市”。太太的文里面贯穿着一种在同人创作里算得上罕见而始终如一的都市气质。都市作为它本身,从诞生的那一日起或许就代表着一种颓败的风俗和逃离的欲望,而精英气质、烟火气、先锋意识和现代内核,在这里,在太太的笔下融为一炉。老师大多数文中的他们无疑站在各自领域的顶尖位置,比起更多的人更接近头顶那一片星空,也更加拥有俯瞰这座城池的权利。然而他们所寻求的,很多时候依然是一个小小的喘息。一碗粥,一支烟,一个不用加班的生日,一个不必冗长的会议。他们依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不得已、求不得,所幸在这样一座城市里,理想主义的一星火光依然未曾熄灭。

这是皈依,也是逃离,更是一种决然的反叛。而他们的爱情也就像那湖边小桌上的一壶酒,喝醉了,手一翻倾进万古粼粼的湖水里,失去了纯粹的核心地位,却获得了更加绵长的永恒。这样一种爱情和周围的环境相生相成,哪怕将工作和日常生活划分出明晰的界限,我想他们所爱上的依然是彼此不可分割的全部。

这是一支生在都市里的牧歌。是这世界全部温柔的总和。

就像有一天,日光泛滥洪水倾城,流水一寸一寸淹没橙黄色的天际线,在那丛生的水的密林里,蜿蜒而来的却也会是从未断绝的星火莲灯。那不是彼岸,那是我们生存于世的“此在”。

林徽因用《莲灯》作题目,写过一首诗,她说“玲珑的生,从容的死”。

那是我们热烈的尘世。

 

陌殊

2017.9.15

 

*虽然并没有七千字依然要艾特一下 @moominnk  太太~都是一些个人化的理解,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希望太太不要见怪www

*因为个人主要吃王喻所以就占了王喻的tag,想要把太太推荐给全世界!

*“此在”的概念是从海德格尔那里借来的,我学得不好,写下这个词总觉得老师在课堂上骂我……

评论(2)

热度(41)